欢迎来到律师热线!» 收费标准 » 首席律师 » 收藏本站
当前位置 : 首页 - 法律新闻

对谭某的行为有必要研究和思考--黑龙江桦南孕妇谭某为夫猎艳、欺骗并参与杀害好心女孩的案件

来源:腾讯评论 日期:2013-08-03 13:52:01点击:1834

相比从社会视角看本案,关注个体或是更有益的方式

为什么有一类女性容易迷上有暴力倾向的“坏男人”?美国心理学家保罗·米尔博士(Dr.Paul Meier)的“拖累症”理论认为,这很可能是由于这类女性成长于一个父亲喜爱施暴的家庭。任何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爱,而一个动辄施展家暴的父亲,会对孩子的这种渴望形成致命打击,让孩子留下心结。等孩子长大后,她的心结并不会消除,反而会主导她迷上和父亲一样有暴力倾向的男人,她从和这种男人的相处中弥补自己童年缺失的爱;同时,把自己童年时希望改变家庭却无力改变的压抑,释放到对当前这个男人的“改造”中来。“拖累症”理论发端于对酗酒家庭的研究:父亲是酒鬼的女性,更容易和酗酒的男人结婚。她为丈夫的酗酒而深陷痛苦,却仍能对丈夫不离不弃,可当丈夫戒酒成功时,却往往也是夫妻劳燕分飞时。因为这个男人被“改造”好了,对她就不再有吸引力了。

武志红也指出,很多优秀女性,总怀着要改造男人的梦想,结果会莫名其妙地爱上“坏男人”,因为只有“坏男人”才需要改造,而“好男人”不需要改造,所以她们只对“坏男人”感兴趣。当一位女性的这种心结太过强烈时,她就会只被解开这个心结的需求驱使,而其它良知、人伦、法律相形失色。

当然,具体到谭某,她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,还需要深入的研究。这样的研究是必要的,因为我们只有知道事情的根源,才谈得上改善。

遗憾的是,对于这样的案件人们总是习惯于从社会视角切入,或惊呼“再也不敢做好事了”,或感叹“这个社会越来越缺德”。可这样的视角,未必能抓住本质。

结语

被丈夫虐待,还能为讨好丈夫做出荒唐事,这样的案例并非个别。如果能对这种现象研究总结,将对世人有警醒作用。
首席律师 | 专家团队 | 服务项目 | 典型案例 | 合同文字 | 法律新闻 | 法律百科 | 法律法规 | 联系我们 | 诚征英才 | 律师加盟 | 网站地图